新闻动态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走进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4-12-02 编辑:高越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博士生讲师团走进校内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系列活动。11月29日,讲师刘春龙到朝阳校区进行宣讲。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工程学院40余名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同时把“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为14个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之一进行了系统部署,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刘春龙根据高校研究生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与发展,结合地学学科专业实际,以“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创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建设”为题,从新质生产力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生成、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教育科技人才战略高地催生新质生产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新质生产力四个方面展开宣讲,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研究生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息息相关之处。

    首先刘春龙以百年前与百年后我国外交展现的对比说明了为什么要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和新质生产力,中国人在各种国家场合“腰杆子”硬起来的直接原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核心是生产力的新质跃升,动力源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均素质的提高。而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和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正是这场改革中的主人翁。

    而后,刘春龙将《决定》内容与地学学科近些年发展实际和突出成果相结合,讲述了新质生产力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如何衍生而成,二者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他将“吉林大学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的突破性成就、“李四光班”“黄大年班”的建立等同学们身边的故事融入宣讲,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将党的创新理论在吉大的实践历程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最后,刘春龙以百年前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为激励点,表示青年活力生生不息是百年大党之所以永葆青春的重要保障,百年后的新时代吉大研究生更要用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是第一源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宣讲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用心用情用爱练就过强过刚过硬本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青春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书写挺硬担当的青春篇章!

    未来,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将继续加强思想学习和理论宣讲,只争朝夕,顽强奋斗,用吉大之声为思想宣传注入亮丽的青春之光,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未来,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将继续走进研究生培养单位,引导广大研究生积极学习、主动传承,久久受益,以持续不断的努力来实现自身价值,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理论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立于2010年6月,是吉林大学党委领导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具体指导下的研究生团学组织,是吉林大学探索以朋辈宣讲和浸润教育为切入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面向校内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子及人民群众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在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中,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累计开展校内外理论宣讲5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5万人,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博士生讲师团

2024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