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聚力中国式现代化”宣讲系列活动——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4-04-27 编辑:高越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发挥博士生讲师团理论宣讲作用,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感受国家发展成就,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2024年4月24日,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焦梦娟走进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理论宣讲。本次宣讲的主题是“春风入心更润人——如何以西域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3级研究生一百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宣讲伊始,焦梦娟立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关键词,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中华文化”和“文化自信”的理论阐释,剖析了以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历代西域诗歌中“春”的描绘为主线,围绕春风的绵延不息、塞外春花的绚烂绽放以及神州大地春意盎然的景象,深入剖析西域诗歌中春所蕴含的文化意蕴。通过“情如春暖”的文化心理描绘,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借助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展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利用春润万物的普遍存在,彰显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以春风和煦的形态,诠释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同时,以春和并长的博大精深,突显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讲座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形式,将诗歌、文化与文明三者紧密相连,在理解西域诗文化内蕴的同时,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西域诗歌中“春”的描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真实生动的视角来认知和理解中华文明,更让我们意识到,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弥补历史空白、滋润人心、为历史发声的重要作用,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发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西域诗歌中所呈现的中华文明特性,实乃各民族同胞共同书写、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诗歌中蕴含的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了中华大地。本次宣讲旨在以西域诗激发广大青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共识和力量,积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希望通过此次宣讲,帮助青年们更好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质,增强他们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维护意识,进而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

以理论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立于2010年6月,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研究生团学组织,是以朋辈宣讲和浸润教育为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时政热点开展学习和宣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时、势”的统一。在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中,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累计开展校内外理论宣讲4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5万人,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

2024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