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校长张希邀请获得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研究生项目支持的在校博士研究生和部分指导教师开展座谈交流。会议由张希主持。研究生院院长孙俊奇、科研院院长常毅参加了本次座谈。
会上,张希简要回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基金委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这次设立的博士研究生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人才类项目体系,致力于及早选拔人才,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吉林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在本次评审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各位同学和指导教师认真准备、努力探索的成果,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与鼓励。
张希表示,重视人才培养是吉林大学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本科阶段要注重通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育人体系;研究生阶段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创造知识, 在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创造知识的方法。本次博士研究生项目,是科教融汇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可以鼓励学生从跟随、学习走向独立探索。导师指导学生申报项目,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完善思维逻辑,交流项目申报的规范和经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来吉大培养的一大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相关部门要积极总结四十年来学校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
张希在交流中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一些思考。他指出,科研工作要坚守初衷,致力于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科学的进步往往是非线性的,我们可以计划实验,但不一定能预见实验的结果。要密切注意实验中与预想不一致的现象,抓住实验中的偶然现象,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有可能带来科研的突破。科研工作要始终践行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张希叮嘱同学们,项目不是荣誉,而是具体的工作,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卓越的工作成绩回馈基金委的信任和支持。
与会研究生分享了博士生基金申请和答辩中的收获和体会。人工智能学院博士研究生叶航廷说:“在申报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做好科研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需要拥有对前沿方向的敏锐洞察力,需要探索项目落地的可行性,也需要提出严谨的实验方案执行策略。” 同为人工智能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于卓含说:“在撰写申报书时,我更全面地了解研究领域科研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也明确了研究的整体框架和具体技术路线。”
申报项目成为一次难得的学术锻炼。“有15分钟的时间与评委交流项目内容和回答具体问题,这一过程我认为比10分钟的汇报更加重要。”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博士研究生王蒿说道。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博士研究生刘怀湜也有这样的体会:“会评期间与专家的交流拓宽了我的科学视野与思辨能力。”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高兴表示,申报项目的过程中,科研院和课题组的老师们始终鼓励我要自信,要把自己想表达的完全表达出来,并指导我无论是准备材料还是现场表达,都要简洁明确,让“大同行”和“小同行”都能理解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指导教师围绕科研选题、科研锻炼分享了思考。汽车工程学院章新杰老师指出:“科研选题要切合博士研究生实际能力,避免项目“空”和“大”。”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赵雪娇老师补充说:“项目名称既要体现学生的学术品位,又高度概括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次项目申报是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次历练。动物医学学院李心慰老师说:“项目申报对于导师和学生都是一次成长。通过项目答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新闻来源:吉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