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研究好、宣传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博士生讲师团宣讲质量与育人实效全面提升,11月3日下午,博士生讲师团在中心校区召开“东北抗联精神”系列宣讲专题备课会。吉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主任刘信君教授受邀对宣讲内容进行专题指导。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张剑宇、博士生讲师团指导教师高越以及博士生讲师团成员代表参加活动。

博士生讲师团成员赵丰年首先就“东北抗联精神”系列宣讲的备课思路作总体汇报。她系统介绍了宣讲的整体架构与核心内容,着重阐述了系列课程如何将英雄群像与精神内核深度融合,以充分展现其信仰力量与时代价值。

刘信君教授在听取汇报后,对备课方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包括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宣讲内容应注重把握个体与群体兼顾的叙事逻辑,同时应从小故事、小切口入手,真正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他表示,在讲述英雄事迹时,既要深入刻画杨靖宇、赵一曼等个体典范,也需着力呈现如“八女投江”般的群体丰碑,如此,方能既见树木,亦见森林,让抗联精神的血肉与根基得以完整展现,深刻揭示其力量之源与信仰之根。此外,他强调,要增强宣讲对青年的感召力,将东北抗联精神与研究生科研攻关、科技报国的时代使命有机融合,让信仰的力量在新时代接续传承。在表达上,则需以真情实感与鲜活语言,于小篇幅中见大情怀,让厚重的历史在新时代的叙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张剑宇老师指出,宣讲工作要坚持内容创新与青年视角相结合,以思想穿透力与青春温度,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高越老师则从叙事方法上建议,应着力刻画人物细节、提升情感张力,让每段微视频都能直抵观众内心,引发深切共鸣。

会后,博士生讲师团成员一致表示,将充分吸纳本次备课会的指导意见,围绕内容逻辑与叙事表达等关键环节进行精细化打磨,力求深刻诠释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现吉大青年在新征程中的使命担当。博士生讲师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对东北抗联精神的思想挖掘与时代阐释,致力于打造一批更具感染力与传播力的宣讲课程,让红色信仰在青春校园里薪火相传。
以理论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立于2010年6月,是吉林大学党委领导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具体指导下的研究生团学组织,是吉林大学探索以朋辈宣讲和浸润教育为切入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面向校内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子及人民群众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在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累计开展校内外理论宣讲5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5万人,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博士生讲师团
2025年11月6日